3月27日,河南省宁陵县城张弓北路,华英肿瘤研究所正式开业。卫生部、河南省和商丘市的一些有名望的医学医药专家,纷纷赶来为这个规模不大,而且是由一对农民夫妇开办的肿瘤研究所的诞生祝贺。
这家研究所的主人孙贤华和王美英都是宁陵县的农民,但他们又不是普通的农民。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青年农民孙贤华历尽艰辛,自费读完了大学。此后,他俩携手攻关,挑战癌症,先后治疗了一千多例肝癌、食道癌、胃癌等各类癌症患者,三十多篇针对癌症的论文被国内和国际性学术会议接受。1994年11月,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的世界自然医学大会上,孙贤华、王美英双双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博士学位。斯里兰卡总统亲自为这对来自中国的农民夫妇颁发了博士学位证书。
孙贤华出生在河南省宁陵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母亲是位不幸的农村妇女,30多岁便患了乳腺癌,手术时误伤神经,致使右上肢瘫痪;后在村卫生所打针,又因跑针致左上肢药物性溃烂,无法愈合,终年露着白骨,疼痛难忍。临终时,她拉着贤华的手说:“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学医。”
母亲临死前的凄惨情景给孙贤华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发誓,一定从医治病救人。1984年,正在为高考做准备的孙贤华偶然在邻居家的收音机里听到河南医大招收自费生的消息,他当即决定放弃普通高考,和父亲一起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投奔了这所大学。那年,他在交完学费和书费后,身上只剩下一块两毛五分钱。他每顿只买一个馒头充饥,一个星期后便身无分文。他的异常情况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一位来自湖北的同学首先倡议,全班同学为他凑足了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学校知道了他的情况后,决定为他减免部分学费。磨难使孙贤华自强不息,五年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孙贤华人生道路上最大一件幸事是他遇到了聪明善良的王美英。这位中学同窗,在孙贤华筹办个人诊所的困难日子里,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嫁给了一贫如洗的孙贤华。志同道合的夫妻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将贷款办起的诊所起名为“华英诊所”。这之后,地区医院看中孙贤华的医术,请他去工作,承诺为他解决城市户口,他谢绝了;在济南经商的叔叔,也想请他过去帮忙,他也推却了。在孙贤华和王美英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攻克癌症。
当时的华英诊所,设备条件非常有限,但治疗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被一些大医院判为生还无望的癌症病人。这对年轻人选择的是一条满是困难和风险的从医道路。为了验症药情,早出成果,孙贤华和王美英决定用自身进行药物试验。配方中许多药物有毒副作用,孙贤华在试服前让王美英准备好抢救设施,同时记录症状、时间。一次,因为试服了一种十分罕见的中药,孙贤华昏迷了整整一天。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孙贤华和王美英在治疗肝癌、食道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将自己的施治药方进一步调整,配制成“愈癌散”,并写成《愈癌散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和《肝癌的中医中药论治》的论文,被全国首届农村医学学术会议选中,又被邀请参加1994年3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世界传统医学研讨会预备会,引起美国专家的关注。同年4月26日,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市举行,孙贤华虽然没有到会,但他的论文获金杯奖。中国传统医学专业学会秘书长韩炎晶专程到宁陵县,为孙贤华授奖。他编著的35万字的《肿瘤大接经全息疗法》也于最近在新加坡出版。
几年来,在孙贤华和王美英治疗的各类癌症患者当中,大部分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生命。其中30多例被治愈,重返工作岗位。在华英肿瘤研究所开业的当天,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慕名而来。面对这些身患重症又渴求生命的患者,孙贤华和王美英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挑战癌症的决心。